从2022年开始,一路下跌一路补中证医疗、消费。那个时候还没建立起限仓的意识,导致浮亏严重。
虽然我认为买入的底层逻辑仍然还在,且买的价格也足够便宜。但浮亏的过程真的很令人怀疑自我。前几天考虑要不要加仓纳斯达克和黄金,以相对降低浮亏,但我的理性告诉我,不能高位接盘,毕竟涨成这样,早晚是个大坑。
做投资不能靠猜、靠想、靠认为。为了给决策以数据支撑,我查了查几个标的的走势。
假设2000年最高点买入标普,需要9年解套,且在第二年又跌回去,赚钱得熬到2013年,共14年
假设2000年最高点买入纳指,需要16年解套,不过还好,解套的第二年就上涨了31%
假设2010年最高点买入中证医药,需要4年解套,解套的第二年就上涨了20%
假设2010年最高点买入中证消费,需要6年解套,同年最高点相对买入点增值46%
一个人能有多少个十几年呢?一旦被美股套住,得确保十几年内不需要割肉变现,但假设买入的是中证医疗、消费,解套时间最长仅需要6年,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也许朋友会说,时间段选取的不合理、没人那么傻买在最高点巴拉巴拉。但一是因为我没找到2000年至2010年中证消费、医疗的数据,二是没有任何人能保证现在买入涨到天际的美股,不会被套另一个十几年。三是没人可以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假设买入的那一刻,真的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最高点,阁下如何应对?
因此我最终决定,继续熬着,不做“追涨杀跌”的送财童子。当然,我并不排斥投资美股,只不过绝不是现在,而是像2022年那样下跌至少30%之后再考虑。毕竟,在2000年开盘价买入纳斯达克之后,截止2002年最低点,跌去了78.8%
顺便聊聊黄金,假设2013年最高点买入,解套需要6年,截止最近交易日,上涨了52%,年化只有区区的4.2%。而上述4个标的,无论套多久或者涨多少,平均年化几乎相同,都在15%左右。因此,股票仍然是投资收益最高的方向,只不过要降低预期。
初入股市的时候,我觉得一天抓个1%的涨幅,一年下来就是2倍。经过近5年的积累,现在觉得,能稳定年化10%就心满意足了。
选对赛道暴赚一笔并非不可能,比如我从去年到今年在银行股赚到了67%,但这样的机会,可能七八年才会出现一次,平均年化也就9%左右。
对比完这些数据,我又想到最近学习的期货。投资说到底,无非是“贱买贵卖”。股票是这样,商品也是这样,首要原则是买价得足够便宜。
茅台股跌到1000朝下的时候,够胆的人一定会疯抢,因为它足够便宜了。相同的理念,茅台酒跌到100一瓶的时候,现货商一定会囤货,等它上涨的时候再卖出。
其他商品的操作思路无非也是如此。毕竟商品有原材料、人工、水电等各类成本在内,不可能无限下跌,反过来由于供需关系的平衡,也不可能无限上涨。
价格太高了,厂家会增产,我可以做空,等价格下跌
价格太低了,厂家会减产,我可以做多,等价格上涨
从这个角度来说,期货(我指的是0杠杆)的风险要远远低于股票,况且还可以用期权作为保险以抵御跌到10块一瓶的极端风险。
不过期货的操作,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大家如何看待我的结论,希望不吝赐教。
初桐2024
万德有一个编制的指数叫,万德中国500,拿这个指数和标普500比一下 你就知道了, A股垃圾的可不止一点点 ,是非常非常垃圾,中美股市各行业的估值和成长性我都对比了一个遍, A股完败。普通股民买入的一个参考指标非常重要,就是美股宽基指数过去20年接近90%的时间点买入是挣钱的, A股买宽基指数过去20年有一半的时间点买入能赚钱就不错了。
我目前依然全仓美股。
陪伴成长
给你分享一个经验:
基于历史数据,前年我认为沪深300不会连续跌3年;
基于历史数据,去年我认为沪深300不会连续跌4年;
基于历史数据,现在我认为沪深300不会连续跌5年。
持有封基
A股是大部分人亏钱,少数人赚大钱,美股则是相反。十多年来我们靠四大金刚(封基、纯债、分级A、可转债)赚了钱的,也是用了“作弊器”的原因,现在前三个都已经没有了,留下来的一个可转债也是有点半残了。
西什库
每一次金融周期都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贫富两极分化,财富更加集中。
穷人在暴跌的时候只能在低位割肉,因为他们工作没了,房贷还要还,孩子还要养,不得不割肉。
富人在暴跌的时候抄底带血的筹码,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到牛市再一次到来,把筹码卖给蜂拥入场的韭菜。
等待清晨
拿人家的宽基指数,跟用后视镜精挑细选出来走得较好的行业指数来对比,我也是醉了。宽基对宽基,你咋不用2007年的沪深300对比2000的标普500?2007的沪深300到现在都还没回本。
理财的唐僧
很粗糙的数据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