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去化兑现周期启动,猪价从春节后的13.5元/公斤低点逐步进入上行通道。5月份,在今年第二波二育进场的助推之下,猪价涨幅扩大,从15元/公斤水平快速上涨,于6月12日突破19元/公斤大关,触及阶段性高点,累计涨幅达28%。由于压栏持续一个月有余,抛压释放窗口临近,从6月中下旬开始大猪逐步出库,猪价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在17.3~18.1元/公斤区间震荡运行。
预计下半年生猪供需紧平衡,猪价仍将“破浪前行”。具体看,三季度去产能缺口进一步兑现,猪价将开启阶段性上涨趋势,重点关注二育何时启动。四季度,供需收紧有望驱动行业利润进一步抬升,重点关注仔猪环节。
长期生猪供应趋势由母猪存栏和生产效率共同决定。根据10个月的生命周期推算,2023年下半年的母猪存栏情况决定2024年下半年的出栏趋势。从去年下半年情况看,由于行业持续亏损,生猪行业负债率进一步走高。同时,去年四季度的猪病疫情加速了生猪产能的去化。按照农业农村部口径,去年9月份生猪产能去化速度突破1%,去年11月份至今年1月份,产能去化再度加速,去产能速度分别为1.2%、2.3%、1.8%。往后推10至11个月,也就是今年9至11月份,仅从母猪存栏量考虑,商品猪出栏下降速度将加快。
另外,除了母猪存栏,还要关注行业生产效率的抬升。近两年,生猪养殖业充分吸取“超级非瘟”的教训,不断提升防疫能力,优化管理水平,使得行业MSY持续上行。根据相关数据测算,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度(含假设条件)年均MSY分别为18.4头、20.0头和20.7头。2024年虽然生产效率增速放缓,但仍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下半年平均MSY为20.53头,较2023年下半年提升1.8%,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母猪的产能去化效果。
综合来看,绝对供应方面,预计2024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较上半年减少3%,较2023年下半年减少1%,下半年去产能兑现周期持续。节奏方面,今年三季度供应下滑趋势相对明确,四季度则面临供应压力递增的可能。
但是,单一的数据无法完整刻画市场真实的全貌,必须进行多维度的验证与分析。各类数据指向的差异预示着去年猪病疫情有造成存栏损失超预期的风险。
图为母猪生产效率(单位:头)
图为生猪存栏量
从日度屠宰量看,相较于去年,今年同比数据缩减有较为明显的持续性,这与前期推演的一季度产能仍然递增的结果是不相符的,这意味着数据可能出现偏差,并没有准确刻画生猪产能变化,预示着去年猪病疫情可能导致存栏损失超预期的风险。
从生猪存栏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一季度生猪存栏40850万头,与2023年同期的43094万头相比,减少5.2%,且创近4年新低。尽管生猪存栏是各体重段的存栏总和,很难准确看出后续出栏趋势,但绝对值的大幅减少,同样预示着去年猪病疫情可能导致存栏损失超预期。
从仔猪市场看,剔除生猪涨幅后,今年仔猪价格依旧明显高于近两年同期水平,且6月份仔猪价格仍持续上冲。这说明仔猪市场供不应求,理论上年底生猪供应会持续偏紧。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猪产能去化或超预期兑现,年末生猪供需有望收紧,行业利润或进一步抬升,四季度猪价或维持高位。
短期供应节奏方面,最大的不确定在于二育进场节奏,尤其是在紧平衡状态下,二育入场力度是决定猪价上限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理论上讲,二育的进场节奏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经验。若前期二育利润较好,则会刺激二育再次入场,若前期二育没赚到钱,则会抑制二育积极性。二是预期。若市场预期后市猪价将上涨,则二育的信心和积极性会提升,若预期后市猪价走低,二育积极性下降。三是利润。这里会衍生出对二育成本以及标肥价差的分析。若当前二育成本<肥猪出栏价,二育积极性提升,若当前二育成本>肥猪出栏价,则会抑制二育积极性。若标肥价差<0,肥猪有溢价,则驱动二育进场,若标肥价差>0,标猪有溢价,则会抑制二育积极性。
图为样本企业日度屠宰量(单位:头)
6月份猪价回调至17~18元/公斤区间,相对抗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后市看涨的信心。同时,目前偏高的猪价仍能给二育带来利润空间,暂未形成明显的负反馈。即便8月前后标肥价差还未转负,即肥猪尚未出现溢价,仍可能触发二育进场,比如7至8月份仔猪价格回调幅度有限,甚至进一步冲高;出栏均重再度走高;育肥料销量环比降幅减少甚至转增等。
按照2022和2023年度的二育入场节奏,7月养殖户逐步开始压栏,“第三波二育”开始进场,在理论出栏持续缩量叠加二育助推下,预计猪价将进入加速上行通道,三季度有望突破20元/公斤大关。根据1.5至2个月的增重周期粗略推算,“第三波二育”或在9月中上旬逐步出栏。供应后置将对猪价产生先助涨后助跌的作用,投资者需持续跟踪二育进场节奏、力度及情绪变化,以及终端需求的支撑力度。考虑到高均重及年底可能存在的累库压力,四季度猪价能否继续走高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