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伊以冲突无疾而终后,油价从之前的上涨势头转为下跌。整个5月,在需求不及预期以及欧洲市场走软的背景下,油价低点不断下移。6月OPEC+会议成功召开,OPEC+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策略,延长当前所有减产3个月,但油价不涨反跌,延续了4月以来的趋势。
布伦特原油近月价差持续收窄
近月月差通常反映商品的紧俏程度。布伦特原油近月月差从4月底最高的1.53美元/桶下降至6月5日的0.37美元/桶。在此期间,布伦特原油对WTI原油现货价格也呈现明显弱势。这些都是欧洲区域供需有所走软在终端价格上的直接体现。
EIA在5月月报中预计欧洲3—5月需求分别为1397万桶/日、1404万桶/日、1374万桶/日,低于4月月报的1405万桶/日、1412万桶/日、1382万桶/日,存在8万桶/日的需求预估下调。
不过,8万桶/日的需求预估下调的影响更多是情绪性的,其体量并不大。我们认为欧洲市场或许并没有月差体现的那么弱。
亚洲需求不及预期
相对而言,我们更关注亚洲区域的需求表现。根据对需求最乐观的OPEC月报,今年中国和印度需求分别增长71万桶/日和23万桶/日,中东则贡献了26万桶/日的增量。除此之外,亚洲其他地区也有33万桶/日的需求增长。
然而,亚洲区域裂解价差正领跌全球,这意味着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最重要的增长点表现很可能不及预期。
沙特7月OSP下调了亚洲售价0.4~0.6美元/桶,依据不同品级,跌幅略有不同,是连续上调3个月后的首次下调。亚洲作为沙特最主要的销售区域,其售价政策的变化呼应了亚洲区域需求不足的事实。
OPEC+延长所有减产到9月底
减产实际上是代价很高的行为,以沙特为例,IMF在半年度预测中,将沙特的油价财政盈亏平衡线从79.7美元/桶大幅提升至96.2美元/桶,因为减产直接影响了其出口量,使得其需要更高的油价才能维持财政平衡。
在自愿减产的中东诸国中,除了阿联酋财务状况较为良好,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对油价有一定依赖,而当前的油价又不能满足他们的目的。在非OPEC+产量日益增加、亚洲需求疲软的背景下,OPEC+通过减产实现高油价的目的已经越来越艰难。
那么,如何理解OPEC+只明确延长所有减产到9月底呢?这和全球原油消费的季节性有关。由于夏季是全球原油消费季节性旺季,6—8月全球一次炼油装置将维持检修量下降趋势。我们认为,OPEC+会议只确认把所有减产延续至三季度,是为了不错过接下来全球原油季节性需求增加的时间段,通过维持自身供应不变,等待需求逐渐好转,作为其自愿减产的最后一搏。至于之后逐步取消自愿减产的过程是先缓后急,还是先急后缓,都要先评估三季度减产结果而定,这是因为四季度初期全球一次炼油装置会经历一轮秋检,届时会造成需求不稳定。
虽然OPEC+减产无助于缓解短期矛盾,但毕竟还是控制了供应端。除非亚洲夏季需求和北美驾驶高峰季需求很弱,即夏季需求旺季被完全证伪,我们认为原油短期下方空间不大。原油上涨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市场缺乏利多因素,需要看到季节性需求上升带动亚洲需求明显复苏的现实发生,可重点关注未来亚洲裂解价差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