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追溯到1909年,彼时正处于清朝风雨飘摇时,不到16岁的郭钦鉴下南洋投奔四哥郭钦仁。郭钦仁当时在新加坡的一家华人商铺做店员,几年后,郭钦鉴与郭钦仁攒了点钱来到马来西亚的新山市,成立了东升公司,专门经营大米、大豆和白糖,郭钦鉴的第三个孩子郭鹤年在1923年出生。
年少有为,25岁主导郭氏企业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还获得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中国油王”等名号。
郭钦鉴认为,马来西亚将长期被英国殖民政府主宰,如果不掌握英语,个人难有作为。所以,他把郭鹤年送去一所英语学校——修女学校读书。
在修女学校完成一年级,郭鹤年入读政府办的英文学校,又在新山英文书院学习了三年。1940初,郭鹤年到华文学校学习了18个月后,进入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这是新加坡最好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
在莱佛士,郭鹤年结识了很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未来的政治领袖,包括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以及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李光耀比郭鹤年高一年级。1970年代中期,郭鹤年经常出入李光耀的办公室。
郭钦鉴去世后,郭鹤年及其母亲郑格如、大哥郭鹤举、五堂兄郭鹤青、十二堂兄郭鹤醒,五人围坐一起谋划筹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同年4月初,“郭氏兄弟”正式营业,郭家人的生意进入第二代,25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董事主席,担负起了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
专研期货,成就亚洲糖王
为了管理好公司,郭鹤年远赴英国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甚至天天流连于商品交易所,一边学习现代化的商业交易方法和英国人的高效经营管理理念,一边潜下心来研究自己所熟悉的糖业,也因此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宏观认识与把握,并由此萌生了在糖业上有所作为的想法。
当时,马来西亚没有炼糖厂,通过本地市场调查和海外考察,郭鹤年发现了这块巨大的商业蛋糕,于是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要经营糖厂,就必须知道如何管理原糖成本,为此,郭鹤年开始学习做期糖生意。从1960年开始,郭鹤年每年都要去伦敦一两趟,学习英国人的交易方法,并不时询问一些有关运作机制的问题。
为了试水,他有时会做5或10批货的单(每批货为5公吨)。若亏损了也不会招致大损失;若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郭鹤年就是用这种方式去学习,并从中感应市场的脉搏。
到了1963年,郭鹤年开始明显提高交易频率,一年下来利润竟达到了1400万马币(接近5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要知道,之前郭氏兄弟的全部资金最多也不过500万马/坡币。
很快,在郭鹤年的精心布局下,其糖厂的销售渠道就遍布了整个马来西亚,形成了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整个生产链。短短几年时间,郭鹤年就控制了马来西亚近80%的糖市场。除了国内市场,他还在扩展到了国外的中国、古巴、印尼等地,国际糖市场他占了20%之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 。
为国操盘,500万美元雪中送炭
郭鹤年做食糖生意,偶然与来自中国的力量正面交锋。
1958年,郭鹤年拿下日本三井公司3万吨白糖。时值中国急需外汇,国内市场挤出3000吨白糖欲出口马来西亚。顿时整个市场白糖价格大跌,不过郭鹤年的白糖更具成本优势。
负责中国白糖销售的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的前身),意识到无法与郭鹤年竞争,转而决定与其合作,将马来亚的白糖销售业务委托给他,这让郭鹤年与中粮不打不相识,为其日后为中国“效力”埋下伏笔。
1973年4月,郭鹤年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他依约从新加坡赶到中国香港的宝华大厦,见到了两位华润五丰行(中粮在中国香港的总代理)的高级经理,他们一坐下去就讲,国家现在很紧张,急需30万吨的原糖,需要郭鹤年帮忙采购,同时也要帮忙买进一些期货。
虽然郭鹤年当时已是世界顶尖的食糖贸易商,但即使他愿意低价,手上也没有这么多货可以卖给国家。而且,他估计,如消息公开,会让糖价上涨20%到25%。虽然知道非常困难,但听到是国家需要,而且把这么大的秘密告诉他,这么信任他,郭鹤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但他手中并无多少存货。当时除了巴西,其他国家也没有大量存货。郭鹤年一边派人去巴西,另一边自己去瑞士的日内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这是一个大会议,郭鹤年特地报名参加,就是为了在那边天天跑来跑去,让人不会以为是他要在巴西买糖。
会议期间,有个英国商人朋友走来同郭鹤年聊天:“Robert Kuok(郭鹤年英文名),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日本人,年轻的,有两三个,天天进出糖区。”郭鹤年暗暗吃惊,英国人的情报这么厉害,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地说:“是吗?你还有行情要告诉我哦。”
第二天,大会正在演讲。突然间,演讲人说,有国际电话找Robert Kuok,还好他没说是巴西来电。郭鹤年赶去听电话,果然是去巴西的同事,听说他们有一点进展了。郭鹤年说:“你不但要有进展,还要快,这边开始有动作了。否则这个事情就会暴露。”
精通国际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的郭鹤年,采用了期现套利的模式。为了避免刺激国际市场砂糖价格上涨,郭鹤年和负责此项目的工作人员秘密赶赴英国。他们先是在伦敦砂糖交易所以平均每吨82英镑的价格够了26吨期货。之后,随着砂糖价格不断上涨,他们又向巴西、澳大利亚、伦敦、泰国、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国家以平均每吨89英镑的价格购买了41万吨现货。
三四天后,巴西的采购合同签了下来,郭鹤年在伦敦、纽约和巴黎的期货市场也都买好了期货。完成砂糖现货购买任务的郭鹤年,开始陆续抛出之前买入的期货。4天后,他不仅成功用低价位中国解决了30万吨食糖的缺口,还通过期货市场为中国赚到了500万美元。197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8100万美元,这500万美金的利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雪中送炭。作为大功臣的郭鹤年,没有从中赚取一分钱。经此一役,郭鹤年进一步夯实了自己“亚洲糖王”的位置。
后来在媒体采访他时,他说:“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挣钱。但我不能那么做,因为这样就是对中国的不忠。这样说,可能太隆重。我的原则是,即使一个普通的生意,你答应了人家,也不应该跑两匹马。”
心系中国,酒店粮油服务市场
为国操盘之后,郭鹤年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郭鹤年在杭州斥巨资建成了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1983年,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建成。1984年11月,国贸中心项目正式签约。
1988年,郭鹤年又看中了中国的粮油市场,便与中粮合资创办了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的现代油脂精炼厂。1991年,南海油脂生产的第一代金龙鱼调和油正式上市,凭借着精炼小包装深受大众喜爱,要知道在此之前,都得自己拎着壶去店里打。加上这款油炒菜非常香,油烟还小,使得金龙鱼销量迅速增长,很快就占领了中国粮油市场。
1990年,中国筹办北京亚运会,经济吃紧之时,郭鹤年再次伸援助之手,送来一张1200万元支票,留下八个字: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2012年12月12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马来西亚著名华人企业家、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只有成功,没有成功学的商界大佬
如今,郭鹤年已经101岁了,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百岁老人。他身后庞大的千亿商业帝国,仍然还未定下继承人。现在,100岁的郭鹤年,仍每天去往公司办公。其实,迟迟不定接班人,因为对于郭氏商业帝国未来,他早已做出了打算,在他的办公桌前,写着一幅字: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
郭鹤年不相信一个人能靠机运持续成功,强调成功90%来自勤劳与智慧。他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好机运光临,但机运也只喜欢有胆识、勤奋和智慧的人。
他勉励年轻人,世界上只要一天有太阳、有氧气、有人类,就永远有生意的机会。“但是时代变了,你要跟着时代变,不能到了22世纪还是21世纪的头脑。”
他还曾给年轻人如何创业及获得成功提了四个建议:
第一:无论做什么事业,都要敢于冒险,不能东想西想,找到好的项目要抓紧,推动力要大;
第二,必须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困难,要克服掉,他用邓小平勉励大家,要打倒了站起来,再打倒了再站起来,做生意一定要这样;
第三,成功以后,赚多钱以后要特别小心。几十年前讲失败是成功之母,他本人的经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第四,赚到的钱要回归给社会一部分,越多越好。
虽然郭鹤年是位没有“成功学”的企业家,但对领导之道,却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成功要诀有三:
第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
第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
第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对待员工,郭鹤年认为:“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雇主本身是否有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七禾研究根据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