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分为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二者下游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重质纯碱下游行业以平板玻璃、光伏玻璃为主;而轻质纯碱下游主要涉及日用玻璃、无机盐、洗涤剂、氧化铝等行业。
味精作为一种调味料,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NaO4,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无特殊气味,对光稳定。味精能刺激味蕾,增加食品特别是肉类和蔬菜的鲜味,常添加于汤料和肉制品中。它对人体的直接营养价值较小,但其提供的谷氨酸可与血氨结合起到解毒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对肝昏迷病人的治疗。
我国最初的味精工业化生产是以面筋或豆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此方法耗能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碱设备,目前已退出市场。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微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味精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自1965年以来,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发酵法生产。
谷氨酸的主要原料有淀粉、糖蜜、醋酸、乙醇等,目前我国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纯碱主要起到中和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味精行业的产能基本稳定,但实际产量却出现一定波动。2018年味精产量受大气环保督察影响,国内重点厂区出现长时间停产、限产;2019年随着味精价格不断攀升,企业开工积极;2020年上半年,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餐饮消费行业萎缩大幅削减味精消费,行业开工明显下滑,其中不乏企业停产现象。2020年下半年随着下游企业生产水平提升、出口量增加等需求恢复,再加上原料玉米价格涨势凶猛,所以,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味精行业开工保持较高水平。
据统计,每生产1吨味精需消耗0.32吨纯碱,目前国内七八成味精企业采用纯碱生产味精,另有部分企业采用烧碱生产。2020年我国味精年度产量约246.7万吨(见图1),比2019年增加0.1%,按纯碱使用量75%的比例测算,2020年味精行业的纯碱用量约59.21万吨(见表1),其中内蒙古地区用量占比最大。

图1 2016—2020年味精产能产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轻质纯碱现货市场研究报告。
表1 2016—2020年中国味精产能、产量及轻碱消耗量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轻质纯碱现货市场研究报告。
味精的综合生产流程长,虽然技术壁垒不高,但是配套完整的生产流程设备再加上热电等配套设施,具有较高的壁垒。在目前的行业格局下,若完整的工艺流程和基础设施不完全配套,则难以形成成本规模优势,故新进入者也难与原有市场寡头竞争。再者,味精属于高污染行业,环保配套设施以及环保审批构成了环保壁垒。所以,在行业壁垒面前,新增产能进入显得愈发困难,而原有寡头企业能够凭借自身积累的优势扩大在行业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