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副产品:氯化铵
氯化铵又称氯铵,是一种无机物,分为干铵和湿铵,化学式为NH4Cl,是一种速效氮肥,和尿素互为替代品,含氮量为24%~26%,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棉麻类作物更有增强纤维韧性和拉力并提高品质的功效。
氯化铵在纯碱产业链中属于联碱法生产工艺的副产品,通常,每生产1吨纯碱便产出1吨左右的氯化铵,因此,氯化铵行业的产能变化、产量波动、价格涨跌都与纯碱行业规模及价格波动密切相关。我国是氯化铵的生产大国,且以干铵为主,但近几年我国氯化铵行业规模并未出现明显扩张,行业产能自2019年达到1562万吨之后便维持稳定至今,产量则因生产水平的调整而存在波动。2020年,我国氯化铵产能1562万吨,产量1420万吨。其中,干铵产量892万吨,占比62.82%(见图1)。

图1 2014—2020年氯化铵及干铵产量
资料来源:纯碱工业协会、光大期货研究所。
在我国,氯化铵几乎都由联碱企业生产,且90%左右都用于生产复合肥。近几年,我国对化肥实施“减量增效”的指导方针,未来的复合肥也将逐步转向高浓度发展,因此,低浓度复合肥料产量及市场份额将受到挤压,氯化铵的用量也存在下降风险,这对我国联碱生产企业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威胁。
02
替代品:烧碱
烧碱,学名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苛性钠,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潮解,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变质,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化工原材料,与纯碱同为“三酸两碱”中的两碱之一。烧碱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氧化铝、纸浆、染料、化纤、水处理、冶炼金属、石油精制、棉织品整理、煤焦油产物的提纯,以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方面。由此可见,烧碱和纯碱在部分应用领域具有重合性,故二者在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相互替代的关系。
近20年,我国烧碱产量持续攀升,年均增速达到8.68%。2010—2014年受国家政策支持,需求大幅增加,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烧碱产能和产量快速提升,产能年均增速7%,产量年均增速10.9%。2015年之后烧碱行业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产能年均增速仅为1.3%,产量年均增速仅为3.12%。行业规模增速的大幅回落,一方面受到氯碱行业不平衡发展的限制,氯气的易产难销导致厂家新投产能意向较低;另一方面受到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及环保检查趋严,部分不合规的氯碱企业被动退出,产能流失。截至2021年,国内烧碱产能超过4500万吨,产量3891.3万吨(见图2)。

图2 2001—2021年中国烧碱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光大期货研究所。
烧碱和轻质纯碱的替代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在烧碱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时,下游企业便转向采购轻质纯碱替代烧碱,提升轻质纯碱需求;而当纯碱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时,下游企业则倾向采购烧碱,轻质纯碱需求减少,价格也将承压。因此,烧碱和轻质纯碱在价格和需求方面都存在相互竞争、此消彼长的关系。按照分子式钠元素含量折算,当烧碱折百价超过轻质纯碱价格的1.325倍时,轻质纯碱价格的优势就会凸显,对烧碱存在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