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鸦片”、“富豪杀手”……尽管很多人对金融衍生品一知半解,但一提到前面的名词,人们还是会马上联想到它。一场由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动荡,中国的企业纷纷被套、中国的富豪屡屡被“血洗”。到底什么是金融衍生品,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金融衍生品的黑色记忆
7月中旬,由于香港银行在销售雷曼迷你债券和Accumulator等衍生品时存在误导等不当行为,2.9万香港个人投资者获得60%的本金赔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次主角还是香港银行。7月31日,由内地“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召集人金亮领衔的6名成员前往香港金管局,要求对香港银行在内地以不良销售手法销售“累计股票期权”(KODA)进行个案调查,至今悬而未决。这6名内地富豪,因购买KODA而损失总计1.2亿港元。
而今年上半年,内地的多家外资银行将一些在本土不敢销售的金融衍生品,通过各种手法绕过监管,并以理财名义误导国内投资者购买,如星展银行、荷兰银行理财产品纠纷等。
个人投资者难辨真伪,资金雄厚的企业也损失惨重。
2008年,导致国航、东航在燃油套保中亏损的合约以及致使中信泰富巨亏的澳元杠杆式外汇合约,也都是极其复杂的场外金融衍生品。
小则令投资者血本无归,大则使全球陷入金融危机。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风险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信用市场等不断升级,最后引发全美严重的次贷危机,进而危及全球。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实力雄厚的企业,甚至世界经济的老大美国,都纷纷在金融衍生品上栽了跟头,到底这颗“炸弹”的威力有多大?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便知一二。
金融衍生品的发家史
由于频频曝光的巨额亏损,金融衍生品最近才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实际上它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150年。
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1851年以来沿用的远期合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开发出来的金融衍生品。
期货市场早期的参与者,主要是以对冲远期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者。他们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进)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进而无论现货供应市场价格怎么波动,最终都能取得在一个市场上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盈利的结果,并且亏损额与盈利额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事实上,目前以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和降低市场参与者风险的工具。
在金融衍生品150的发展历程中,美国一直是“领头羊”,在这里有最广泛的市场和最尖端的技术。
格林斯潘时代长达20年的低利率政策,虽然使美国安然度过了网络泡沫崩溃与“9·11事件”,获得了长时期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导致美元流动性长期过剩,投放资金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因此银行、政府基金、企业、富豪们都汲汲于为“盆满钵满”的资金寻求出路,放眼望去,金融衍生品无疑是“钱生钱”最快捷的渠道。
在供给方面,美国的五大投行当仁不让。虽然在危机过后,他们都已成前尘往事,但曾经在里面没日没夜工作的数学和金融学博士们,曾为这个饥渴的市场研制出了最猛烈的“解药”——经过N次挂钩的衍生品。尤其是以CDS为首的场外金融衍生品,简称“OTC金融衍生品”。
CDS采用场外交易,没有集中的交易平台,其交易数据信息的透明度非常低,但它的市场规模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CDS的市场规模在2007年6月达到42.6万亿美元;另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品联合会(ISDA)的统计数据,CDS的市场规模在2007年底达到峰值,约为62.2万亿美元。而2007年美国的GDP为13万亿美元,全球的GDP也只有54万亿美元。因此,将一个这么巨大的、缺乏监管的市场比喻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毫不为过。
金融衍生品被“妖魔化”
也正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分散风险”的特性和“捆绑”效应,使得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被放大,从而带来整体的脆弱性。这使得源自房地产按揭贷款的美国次贷危机,以雷霆之势推倒了全部的多米诺骨牌,席卷了全球的金融市场。
其实,早在2002年“股神”巴菲特就曾预言,“衍生品交易的魔鬼已经从瓶子里跑出,它将成为一种破坏力巨大的金融武器”。
据介绍,如果以定价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复杂程度来考量,金融衍生品的分类大致可以分成简单和复杂两种类型。在长江商学院教授黄明看来,正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复杂和泛滥,让“魔鬼”出现了。
“如果说期货是‘儿子辈’的衍生产品,那么期权是‘爸爸辈’的衍生产品。比期权更复杂的,比如结构性的复式期权产品,属于‘爷爷辈’的衍生产品了,要写上万行的计算机程序才能定价。中航油(新加坡)亏损的主要仓位,都是‘爷爷辈’的金融衍生品,极其复杂。最近几家大的中资企业的亏损,也都是从事了‘爷爷辈’复杂金融衍生品,至少是‘爸爸辈’的复杂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导致的。”黄明分析认为。
也就是说,当人们发现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杠杆率最大可以达到30倍,也就是说可以用100万搏3000万时,这个市场就自然而然成了投机者的天堂。
与套期保值者不同,投机者则是以获取价差为最终目的,其收益直接来源于价差。投机者根据自己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如果这种判断与市场价格走势相同,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可获取投机利润;如果判断与价格走势相反,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承担投机损失。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人为利益而投机,就否定他们在衍生品市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