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将开启期货市场的新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了这个信念,我甘愿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股指期货今天正式上市。作为一名从业六年的记者,从2004年懵懵懂懂“撞”入期货日报社,到2006年10月因中金所成立而被派到上海工作,再到三年守候终见期指上市,我和股指期货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和许多人一样,我为了股指期货而来。其间,有人进来也有人离开,甚至连“跑口记者”都换了一波又一波,还好我坚持了下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股指期货改变了我的人生。
2006年10月8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正值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一个月。也正是在那一天,我背着行囊,怀揣梦想,来到了国际金融中心大都市上海。当时,我并不知道未来迎接我的将是什么,但却没有丝毫的忐忑,因为一个伟大时代即将到来的蓝图刺激着我的神经,感召着我年轻的心。
那一刻,我在内心呼唤——“上海,我来了;股指期货,我来了!”
还记得我来上海写的第一篇报道是关于A50的。2006年10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诉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违约一案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10月底,该案件宣判,新华富时一审败诉。这成为我来上海后对金融期货的最早关注,此后我对A50持续关注,直到成交量日益萎缩,逐渐淡出媒体的视野。
上海的节奏是紧张而忙碌的。刚到上海的我,尚未有一点的时间去适应,便投入了每日的超负荷工作中,成了一枚旋转在期货市场的陀螺。因为很快股指期货就步入了规则的密集发布期:2006年10月2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关于《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结算细则》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06年10月25日,中金所发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仿真交易业务规则》,并于10月30日开始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活动。
新闻相关报道、规则的解读、接连不断的采访,从10月份一直持续到来年春节。我已记不清那几个月自己一共写过多少稿子,但在上海这个金融人才和信息集聚的地方,在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中,我感到自己在迅速成长。那时的自己,对股指期货、对期货市场是满满的期盼。“2007年2月7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以审议并原则通过,股指期货上市的法律障碍彻底扫清。”这一消息让我的期待更加强烈。
有时,走在上海的高楼大厦间,一想起股指期货将要上市,心就会激动和紧张得怦怦跳,并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2007年3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公司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和《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并称两办法自2007年4月15日起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同时实施。
2007年4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股指期货的三大配套文件草案:《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草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和《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同时下发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开始征求意见。
2007年4月15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金融期货终获“准生证”。
2007年6月27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发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实施细则,中金所规则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已经建立,金融期货的法规体系基本完备。
2007年8月13日,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在上海签署了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协作系列协议,这表明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内关于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协作制度正式建立。
每一个文件、通知和事件的背后,都是媒体人的持续关注,我也不例外。在一次又一次的报道中,我看到了一个制度日益健全、功能日益发挥的期货市场,我逐渐地融入了这个市场,和它同呼吸。或许正是这份热爱,使我和很多期货人成为了朋友。我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记录下期货市场的成长。
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像一个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还会觉得自己遭遇了瓶颈,无法突破。
就在所有人满怀信心对股指期货翘首以盼的时候,股指期货前进的道路却来了个转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股指期货步入了沉默期,这一等就是三年。
三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在这三年中,中金所对于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仿真交易、投资者教育和专家茶座都在持续进行,我也一如既往地关注。不过,回过头来,我总在想,这三年对我来说,还是收获颇丰。它给了我一个缓冲期,让我在股指期货上市前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市场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三年,我报名读了金融系的在职研究生,并修完了所有的课程,这让我在金融期货报道方面的知识储备有所积累和沉淀;这三年,我见证了商品期货的蓬勃发展和期货公司的日益壮大;这三年,我亲历了股市和期市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牛熊转换,看到了期货市场在危机中更显生机勃勃。
当然,在这三年中,我也有过徘徊和挣扎。“新闻报道无法突破,日复一日的报道越发感到疲惫。是否还要当记者,我未来的路在哪里。”我相信,很多期货人也有过和我一样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困惑。
后来,与一个期货公司老总的一次谈话改变了我的看法。“上海是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所以人很容易浮躁。很多时候,坚持更加难能可贵。你必须明白,你要的是什么,你是否真的无法突破,还是仅仅是审美疲劳。”于是,我像他一样坚持了下来。而事实证明,我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突破的地方。
我在等待和学习中逐渐褪去浮躁,变得耐心和沉稳。直到2009年11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批准了第11批会员,会员总量增至111家,业界又开始纷纷猜测,“股指期货要来了”?
这种猜测终于在2010年1月8日得到证实。当日下午证监会网站挂出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股指期货已获原则同意”的消息。一时间,业界为之沸腾。朋友纷纷打来电话,仿佛不相信一样,向我询问这一消息。在得知确认后,朋友长长地舒了口气。
而我重新回到了金融期货报道的战线上,拿起录音笔,追随着金融期货的脚步:1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批复》;2月22日,股指期货正式启动开户;3月26日,交易所公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公布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4月8日,股指期货上市仪式正式启动。
今天,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
而我和股指期货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