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348125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名家采访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玉米南方市场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22 13:56:37| 浏览次数:

核心思想:

2016年,国家实行了8年之久的临储收购政策已被“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取而代之,让玉米步入市场化的道路。回顾2016年玉米市场,可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行情中游刃有余,是采购方值得深思的课题。为此,笔者提出一个创新思路,供参考。

精彩观点:

1. 总体而言,供远大于需的局面十分严峻,但是国内粮价与世界粮价脱轨也是不争的事实。

2. 期间,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让饲料企业备货不及时,销区市场的现货紧张,采购成本偏高,而饲料价格并没有紧随原料价格上涨而调价,使饲料厂失去竞争优势,导致客户的流失。

3.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必须要有现货供应量,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最大的风险是拿不到货,因为一旦断货,毫无市场竞争可言。如果用期权做下跌的补偿,锁定的底价之后,便有了价格波动的保障

4. 面对完全市场化的玉米市场,传统采购思路劣势尽显,一旦遇到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生产造成极大影响。饲料厂若想在整个玉米市场下跌过程中实现采购优势,个人认为,可参考豆粕行业利用延长采购点价周期、移库结价等方式降低采购风险

通过前期对北方玉米主产区市场进行了一个实地调研,了解到这波玉米行情的反常规的上涨主要由物流因素导致,在2016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我走访了部分南方销区市场,了解目前销区市场的库存情况采购思路。2017年,饲料企业采购策略到底该如何提升以达到规避行情风险与物流风险的目的?

一、市场化首年,玉米市场真的变了

2016年,国家实行了8年之久的临储收购政策已被“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取而代之,让玉米步入市场化的道路。国家粮食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1.96 亿吨,同比减少0.34亿吨,这也是我国玉米产量连增11年后的首度下降。玉米市场化第一年,玉米产量虽有下降,但庞大的陈粮库存(国家临储结转库存约2.75亿吨),库存消费比仍高达154.77%,减产对市场行情的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总体而言,供远大于需的局面十分严峻,但是国内粮价与世界粮价脱轨也是不争的事实。

表一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资料来源:汇易网

然而,在今年新玉米上市时正逢9月21日物流新规出台,严查超限超载,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费用大幅上涨,加之受到季节性能源运输挤压,产区玉米外运难问题凸显,造成运输成本大幅上涨,最终导致销区市场玉米成本持续高涨。

期货方面,从盘面可以看出C1701从8月18日1480跌至9月29日1390,跌幅7.61%;正常来说9月陆续上市的新粮原本会带来期货盘面的下跌,但在国庆长假之后受天气影响整个华北地区玉米因毒素原因几乎全线瘫痪对整个市场需求无法起到任何支撑作用,现货情况在期货盘面上立马得以体现,9月30日至11月15日,C1701从1389上涨至 1642,最高达1681,短短28个交易日,涨幅高达17.96%。随后至12月12日的20个交易日内,最低触及1548元/吨,跌幅合计5.83%。

期间,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让饲料企业备货不及时,销区市场的现货紧张,采购成本偏高,而饲料价格并没有紧随原料价格上涨而调价,使饲料厂失去竞争优势,导致客户的流失。

作为玉米市场化的第一年,政策、物流、台风等不确定天气等诸多因素使玉米市场较传统市场发生了改变,如何应对这些改变,是摆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如此跌宕不平的市场行情,是否能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缓冲?值得深思。

图二 岳阳推山咀码头作业,摄于2016年11月27日,作者:陈琰琳

二、市场化后玉米采购情况分析

随着饲料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利润正逐渐削减,饲料原料的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研究一个重大课题。而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原料,占比在50%以上,对饲料的成本有着莫大的影响,行业对其的研究和关注可见一斑。经过这次的销区市场的走访,与行业内几大饲料企业的采购精英的交流中大致了解到了往年的一些传统采购思路以及在今年国家取消临储之后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传统玉米采购思路

1、南方销区新粮上市:可采用安全库存策略,随采随用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每年的玉米新粮最先上市的是湖南湖北地区,上市时间大致为8月中下旬,河南玉米上市时间为9月中旬。在新玉米上市之前,饲料行业的采购会采取“随采随用”的采购策略,将库存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库存天数(7-15天左右),腾空库容以备收购两湖地区的本地玉米确保原料的低成本战略。

2、北方主产区新粮上市:根据物流和天气因素逐步加大采购量

东北主产区玉米上市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左右,考虑到中间的物流环节到销区用粮企业的时间约在11月中下旬,国储临储收购政策出台一般都会出现在11月份,此时,饲料企业会根据国储的托市价格核算主产区东北玉米的成本,并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选择更有优势的运输途径来核算安全库存的采购量。在天气和物流不确定的冬季逐步加大采购量以确保企业的生产。

3、春节备货采购策略:加大采购力度,提前备货

12月底至1月初是饲料企业节前采购的高峰期,也是主产区(东北、华北)玉米的上量高峰。在饲料行业内企业会根据自身的饲料种类(乳猪料、中大猪料、禽料)以及物流情况来选择购入华北粮还是东北粮,两者取舍主要考虑配方性价比优势采购原则来进行采购。一般春节备货饲料行业会将采购量放大至大年后15天左右以防物流和天气原因造成断货或者临时采购。

4、节后玉米采购策略:1-3月份价格洼地进行战略型备货

每年的1月至3月,由于北方气温上升,主产区农民因自身保管条件受限为避免玉米出现质量问题会出现一波卖粮高峰,但此时的南方用粮企业正处于销售淡季,用粮需求较之正常月份偏小,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无任何物流与天气极端情况出现的前提下,1-3月份为玉米市场的洼地,饲料企业会抓住这波洼地行情实行战略型备货,一般的企业会将采购数量加大至6、7月份。

5、国家进口玉米配额政策

由于中国的玉米价格在国际上一直居高不下,毫无竞争优势的国内粮价使用粮企业对每年的进口玉米配额极为重视,正常情况下国内用粮企业会用进口玉米配额购买美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玉米,这些国家的玉米通过配额购买价格会比国内玉米低500-800元/吨,计入配方成本就是200-400元/吨,极具诱惑。所以,每年的进口玉米配额采购是饲料行业一个较大的低成本补充,也是饲料行业积极争取的一个大项目。

( 二)今年的采购情况

通过11月24日至12月1日的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的走访,在与行业精英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 2016年由于取消临储政策,市场普遍看跌,价格低点提前出现,遭受打击最大的是黑龙江粮,东北几大粮商最早于9月中下旬就开始尝试性的报价,黑龙江粮到南方港口报价区间在1650-1720元/吨,辽宁粮到南方港口报价区间在1830-1880元/吨。由于饲料企业普通看空,对上述价格的认可度并不高,饲料企业将玉米库存放在7-15天左右希望价格回落到1600元/吨以下再进行采购。但今年,连绵阴雨的极端天气致使整个华北地区的玉米黄曲霉素超标,南方企业根本用不了,而9月21日起实施的物流行业新规无疑是雪上加霜,直接导致物流运费上涨,国庆节后玉米价格直线拉升。由于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及物流状况预估不足,不少饲料厂家反应因为高昂的运输成本、车辆稀缺和不稳定的运输周期,使得部分工厂造成无料停产,而部分工厂为了确保生产,不惜高成本从两广地区购入高成本玉米,甚至小部分工厂采用无玉米配方,如此混乱的采购局面,多年未见,让人恍若玉米市场回到10多年前,当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物流也回到10多年前。

三、行情预测及采购策略建议

即将进入春节,全国玉米现货市场将如何演绎?

利多因素:

1、从供给来看,华北玉米受天气影响整体水份偏高,霉菌毒素超标,下游饲料企业采购谨慎;从需求看,春节前下游提前备货,需求量扩大

2、物流方面:11月25日起全国铁路运费提价,春运从1月13日开始启动,春运可能会导致物流再次紧张 

3、11月中旬辽宁、黑龙江等地直属库上调辖区内玉米收购指导价;若2017年大宗商品走上通货膨胀的道路,物价上涨引发仓储等成本上升将带来玉米到厂成本上移

4、国储零星收购,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5、去库存道路上,政府的扶持,如深加工、开放玉米出口的可能。

6、因价格不高,农户惜售情绪仍存,基层粮点收购上量不佳,卖粮小高峰对价格打压有限。

利空因素:

1、销区粮源到货增加,整体供需面相对宽松

2、国产玉米陆续集中上量,产地粮价弱势下行

3、进口玉米、大麦、高粱陆续到货,在配方中替代部分玉米

4、加工企业高开工率致使产品库存得到缓慢恢复

5、高企的结转库存

6、12月12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开展黑龙江新产贸易玉米拍卖.

7、市场预测 2017年国储将轮出将提前至3月份。

8、物流情况进一步缓解,车皮、船运、汽运情况已经逐渐正常化

9、东北农户节前资金回笼需求上升,售粮积极性较高,港口集港粮骤然上升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利多和利空因素是相互转换的。总的来看,本周国内玉米行情继续偏弱下行。东北产区处于玉米集中上量期,运力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且运费继续下降,天气及物流等因素对产区玉米上量的影响有限,南方港口及下游企业前期订单到货增加。新季玉米产量庞大、国储库存压力空前,加之东北售粮进度较慢,截止到12月12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销售量为2956万吨(黑龙江为34%、吉林22%、辽宁45%、内蒙17%、河北23%、河南38%、山东35%),随着后期东北主产区释放上量信号,市场需求没有进一步扩大迹象,以上种种因素都将成为玉米后期行情倾泻式下跌的重要因素。若说玉米价格未来下跌,基本上是目前绝大行业人的观点,但在经历了几番大涨大跌之后,不仅仅采购方身心疲惫,贸易商和农户也是备受折磨,惜售情绪波动强烈,可谓是“前途是确定的,道路是曲折的”。

面对完全市场化的玉米市场,传统采购思路劣势尽显,一旦遇到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生产造成极大影响。饲料厂若想在整个玉米市场下跌过程中实现采购优势,个人认为,可参考豆粕行业利用延长采购点价周期、移库结价等方式降低采购风险。但目前玉米上游粮商还处于“一口价”的传统销售模式,无法为下游企业提供玉米价格的保值服务。那么饲料厂可以在玉米的采购中利用价格下跌保险(场外期权)工具,通过支付少量的保险费用,抵冲因市场价格下跌造成企业亏损的风险。经过实例验证,价格保险(场外期权)与企业通过亲自操盘参与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方式相比,操作更简单,资金占用更少,锁定了价格下跌风险的同时,企业仍保有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

2016年3月,玉米期货成交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我国玉米年消费在1.7亿吨左右,随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参与者包括产业客户会越来越多,期货价格也会越来越体现国内市场的基本面。而通过期货衍生的价格保险(场外期权)这类创新型金融工具将会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企业也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TIPS:

1、如果运用价格下跌保险做订货保价?

对于采购方来说,如何在下行行情中,实现采购优势,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一定是2017年采购的重中之重。到底如何在这种极端行情中实现采购价格保值呢? 

对于用粮企业来说可购买价格保险(场外看跌期权),支付保险费用,获取运输途中价格或下跌得到补偿的权利。买入价格下跌保险后,若未来行情下跌,企业可获得补偿款弥补销售的损失;而当未来行情上涨,企业可以在现货市场上直接卖货获利,而损失只是小部分的保险费。

对于贸易方来说可以先买入玉米价格下跌保险,支付保险费用,得到玉米价格下跌时的补偿款,即可获得保险卖方下跌价差赔付的权利。同时,把买入玉米价格下跌保险的成本融入到传统玉米成本中,打包设计成全新的跌价补偿订货合同给终端用粮企业。此时,下游提货时,如果玉米价格低于合同价格,用粮终端企业获得跌价补偿款,得到补偿的用粮企业可以用较小的成本去实现原料的保值。

2、用期权做保值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必须要有现货供应量,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最大的风险是拿不到货,因为一旦断货,毫无市场竞争可言。如果用期权做下跌的补偿,锁定的底价之后,便有了价格波动的保障。其次,有了期权保价护航之后,企业更多的关注期货,关注风险管理,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利润,有了这个金融工具,可以看到终端消费者选择时间变长,延长价格选择的时间最终能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上一篇:22年交易总结4个字:忍、狠、快、扛
 下一篇:势不可挡!原油剑指90美元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