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多国陷入金融危机,损失高达20万亿美元,数以百万计人加入失业大军,甚至丧失家园,一生积蓄血本无归。转眼十年,那场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其仍然拖累着世界经济,留下的阴影也远未散尽。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谁造成了这一切?这场金融危机又究竟成就了谁?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部纪录片——《监守自盗》,影片搜集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巧妙地通过一个混混职位高升进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角度尖锐,讲述了该次危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该片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追访全球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大学教授以及新加坡、中国、法国的政府官员,揭露了金融行业和学术界的贪污腐败以及政府政策背后的惊人真相。“The poorest pay the most”似乎成了真理。影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剧情简介
导语部分,叙述了冰岛政府破产的经过和深层次原因,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投资者、借贷市场和金融衍生品。
第一部分为“How We Got Here”,主要为我们梳理了历史上的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华尔街大鳄们对美国白宫和国会的“入侵”。这一部分让我们明白,经济危机产生的基础是经济、法律和政治“三位一体”的,而不是所谓的“偶然”的危机。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叫做“The Bubble”和“The Crisis”。情节紧接前一部分。讲述了在这种大环境和人们的私欲下,全球经济是如何产生泡沫并进而演化成危机的。泡沫的产生并没有使全球的工业产生质的进步,因为这些泡沫全是从“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和“贷款及次贷”中产生的。所以,在泡沫和危机中致富的,都是一些所谓金融大鳄。虽然在危机产生后,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采取了种种救市的措施,但是这些救市的资金还是杯水车薪,并注入了少部分人的口袋。
第四部分叫做“Accountability”,说的是谁应该为金融危机买单的问题。金融危机并不是少部分人的破坏性结果,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坏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市场出了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实际上,金融危机的最终受害者还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者。影片甚至给了中国的农民工诸多镜头,告诉世人他们才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最后一部分叫做“Where We Are Now”,告诉了人们经济危机的规模、破坏性和难以修复的程度,情况比人们们想象的要糟糕很多。
影片截图
精彩片段
一:
华尔街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年终奖扶摇直上。交易员们和首席执行官们在泡沫飞涨期间都变得极其富有。Lehman Brothers是一家次优债券顶级承销商,他们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Fuld拿回家4亿8千5百万美元。
Nouriel Roubini:本次房地产和信用泡沫给华尔街带来了数千亿美元的利润。到了2006年,标准普尔500强企业当年全部利润总和的40%来自于金融机构。
Martin Wolf(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那不是真正的利润,也不是真正的收入。它只是这个体制创造出来的钱,并当作收入进账了。一年,二年,三年,一旦出现违约事件,所有这一切都将荡然无存。我认为,现在看来,实际上这是一场遍及全国,不,不仅仅是全国,应该说是全球的,庞氏骗局。
旁白:根据房屋所有权人权益保护法,联邦储备银行拥有广泛的权力去规范抵押品市场,但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拒绝使用这些权力。
众议员Barney Frank:格林斯潘说,不行,那是监管;从意识形态上说,我不信奉监管。
影片截图
二:
Daniel Alpert: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6亿6千万劳动人口实际上被保护起来了,免受这个星球上存在着的许多其他劳动人口的冲击。突然之间,竹幕和铁幕被打开了。你多了25亿劳动人口。
旁白:成千上万的美国工厂工人被解雇。
Daniel Alpert:仅仅几年的工夫,我们的制造业基地就被彻底摧毁了,这一点都不是夸张。
旁白:随着制造业的衰退,其他行业却在崛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上领先世界,高薪工作,颇易寻觅。但是这些工作要求教育程度,然而对一般美国人而言,大学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一方面,像哈佛这样的顶尖私立大学手里握着几十亿美元的捐赠;另一方面,公立大学的经费在缩水,而学费却在攀升。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大学,在1970年代,一门课的学费是650美元,而到了2010年,已超过10000美元。现在,美国人上不上大学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变成他们是不是能够找到钱来付学费。与此同时,美国的税制开始转向有利于富人。
影片截图
影片启示
1、 聪明人喜欢干的是既能享受又有风险但最终不必为之买单的事。
2、 没有权威,只有“造势”。
3、 有时候,路的终点是迷宫。
4、 成熟的态度是——没有立场,只有利益。
5、 大德不德,是以为德。
6、 当利益大到无法想象的时候,没人在乎它是不是真的了。
7、 明知故犯和揣着明白装糊涂是聪明人的一大特点,曰之为:腹黑。
——叔の骑士日记
获奖记录
豆瓣网友评价
LORENZO:对经济以及金融危机感兴趣的不要错过。制作十分宏大,从冰岛全国经济沦陷,引及世界级金融巨头,数据细致繁多,条理逻辑却很清晰,条分缕析,针砭时弊,把美国和世界上某些监守自盗的金融家讽刺得体无完肤。
枫叶落山黄:论点清晰,干脆直接。从冰岛引述开始直到最后很主流的落点到自由女神像,不偏题不跑题,中心思想贯穿始终;论据翔实,旁征博引。片中众多政经界重量级人物的第一手采访资料相当给力,再加上丰富的史料陈述和数据统计,特别是那些陈年旧月的报纸、税单全部翻出来,相当的考据范儿;论证充分,有理有据。全片以采访加旁白的基调为主,摆事实讲道理,五个部分结构缜密逻辑分明,来龙去脉分析的头头是道,配以统计图表,彰显严谨的学术范儿。
萧秋水:非常难得地,我打了“力荐”,对于一向苛刻的我,这个分数,非常难得。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围绕事件进行的AAR(行动后反思),必须进行,而这部记录片,其实就是一次AAR,而且,是质量不错的AAR。
建筑民工:虽然之前也了解过金融危机,但是从这电影,我了解了什么是金融界。
胡泼猴:确实是最佳纪录片,我对金融方面知识一窍不通,所以看起来相当费劲,但绝不妨碍我对好记录片的认识。
庐陵:这才叫纪录片,这其中的观点不一定都对,但却代表了这个社会的反思精神和反思能力。
Harry:我认为这部纪录片是对金融危机最好的解读。导演兼制作人把事件的前前后后都交代的十分清楚。清晰的思路让观众很容易理解有关这个问题的种种:风险积累的原因和过程,全球受金融海啸打击之后的影响和反馈,在美国,学术界,商业界乃至政界,谁在从损失惨重的投资者手中捞钱,谁在给极其危险的金融产品一个高的评价,事后又只称It's just our opinion,谁又在一直呼吁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但得不到正面的回应。大量的采访和法庭审判录像让人不得不相信导演所讲。
一只蜉蝣:本片精辟地点出了2008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它包括华尔街的腐败,Bush政府的决策错误,Greenspan系统的漏洞。可是最让人深思的是,影片结尾讲述Obama政府面对Bush留下的烂摊子之后的举措时,西方民主的虚伪性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lake:这部影片反映了现在的问题,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这一切都不会容易,but something are worth fighting for.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美国的现状,而是告诉了我任何地方都很可能会有监守自盗。
陆离:对比着《大而不倒》看,更有意思。前者像是金融家们的洗白片,而本片虽然观点过于鲜明,但不失为一部了解金融危机实质的好片子。有三点印象深刻,一是一种投行靠着赌客户赔钱的CDS来赚钱,二是金融“工程师”的薪酬高于普通工程师数十倍,三是投资银行家和政客身份的自如转换。这些都是中国该警醒的。
影片地址:https://v.qq.com/x/cover/j297s2u38sil8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