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于海飞在题为“豆粕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主题演讲中,回顾了参赛过程中他如何抓住豆粕的上涨行情,分析了今天的豆粕处在什么状态,展望了后续豆粕又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于海飞指出,在2010年6月底7月初,美国小麦、玉米、黄豆明显突破,形成本轮上涨的起点,而国内的豆粕也随后跟上上涨行情。当豆粕在技术图形上突破前期颈线之后,他就果断做多,并且一路持有。
就目前来看,豆粕虽然涨了不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后,价格没有下去,说明牛市的基础还在,于海飞对豆粕的未来依然看多。
于海飞还从农民种植黄豆、小麦、玉米的比价关系来分析,发现就目前的价格和亩产而言,农民同样种一亩地,黄豆赚得最少,所以从种植的角度来说,农民种黄豆不合算,效益很低,种植意愿也低。这可能会影响黄豆的种植面积,对其未来价格来说是利好。
于海飞认为这一轮农产品的上涨是渐恢复合理价格、适应通货膨胀,农产品低价时代已经结束。这是一种基础性上涨,是价值重估,而不是炒作的因素。而相对玉米、小麦,黄豆价值低估更严重,牛市依然可期。
对未来的关注点,于海飞指出,黄豆方面,中国的非转基因黄豆有优势,价值还有重估的过程;豆粕方面,现货价格高企,抑制了期货的下跌空间;豆油方面,受原油影响较大(某种程度上可成为生物柴油),又因为被爆炒过,波动会比较大。
于海飞最后指出,豆粕现在所处的阶段,不是加速拉升阶段,而是震荡盘升阶段,所以每次回撤,只要有一定幅度,就可以考虑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