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的剧情很简单,简单得甚至让人感觉有些乏味。但反复看了几遍后,却也咂摸出了其中的味道。而且每看一遍,对人物和细节都有新感受,大概这就是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高明之处吧。
《蓝》《白》《红》三部影片中都出现了佝偻的老人费力地向垃圾桶扔瓶子的片段,茱莉和卡罗尔对此无视漠然,只有瓦伦丁前去帮助了老人,这虽然是个细小的行为,却反映了当事人或麻木或冷漠或悲悯的情怀。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打的的经历。当时着急上班,有个的士从我身边驶过,当发现是辆空车时,已驶出老远,我跑着追着叫了几声,期望司机能停下载我,可能由于车窗密闭,司机没有听到我的叫声加速驶去。这时有个骑电动车的男子,从我身边驶过,微笑着扭头对我说:“它不听你的。”我有些失落,瞥了他一眼,发现他长相怪异,似乎面部还有些残疾,我讪讪地答了句“是啊”。这名男子并不多语,骑着电动车向前驶去,远远望去,他赶上那辆的士,向司机说了几句话,摇摆着手臂招呼我过去,当我反应过来,准备上前对他说声“谢谢”时,他却启动电动车绝尘而去。
那一刻,我内心忽然有些感动,又有些惭愧,这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而我却对他那么傲慢不屑。我庆幸生活中自己常常还会感动,虽然也会有懊悔惭愧。
想来生活并不总是充满大喜大悲,而是由无数的细节和微小的感受组成,真正的电影大师并不单是通过剧情,更是通过细节来传达人生态度或者观念,基耶斯洛夫斯基无疑将细节描述尤其是人物内心的描述推向了极致。
《蓝》中茱莉经历家庭变故后的锥心之痛、《白》中卡罗尔所遭受的侮辱、《红》中老法官遭背叛后的自闭冷漠之痛,鲜明深刻,难免让人叹息“人生就像茶叶,迟早落入杯具(悲剧)”。然而善良、包容、接纳、平等、爱情、友情都是治疗伤痛的良药,茱莉和瓦伦丁用这些良药或超越了自己或点亮了别人,卡罗尔在热心人米科拉伊和哥哥尤雷科的关怀与帮助下开启了新的生活,多明妮戈傲慢刻薄,但最终身陷囹圄的她也似乎开始理解了爱与平等……
十几岁时,我的世界自闭苍白,没有交流的对象,也不喜欢与人交流,我的整个生活就是读书,现在想起来基本上是读死书,观念和视野没有拓宽,甚至一度抑郁,那时的我常常感到“纠结”, 和生活较劲,不满意现状,也无法接纳自己,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挑剔刻薄。直至走出校园接触了一些人和事之后才逐渐能够面对生活,尝试着和身边的人沟通、和社会沟通,漂浮的心渐渐沉淀,从挑剔自己到接纳自己,从以自我为中心到换位思考,看待事物的眼光变得柔和宽容。遇到困难时学会了对自己讲“换个角度,充满阳光”,而每每发现转换角度后,心结自然打开,难题也迎刃而解。学会了沟通和与人相处、懂得了宽容和珍惜,内心的成长让我健全完善。有时我懊恼自己“开化”得太晚,但有时又颇感欣慰,毕竟“这一路点滴苦痛,原来全都是收获”。
《红》作为三部曲的结篇其结局发人深省,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一艘船,迟早遭遇或大或小的风浪,而坚韧的人必将因执着的友爱而顺利渡过,但“不管遇到什么,莫忧莫怕莫悲观;不管遇到什么,终会过去;只要生活的内核还在,一切都不曾失去”。
或许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蓝》、《白》、《红》会有不同的感悟吧,看别人的人生,或分享或反思,勉励自己,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