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最初的表演形式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口技和模仿类节目。自小我就对相声情有独钟,而且特别喜欢传统相声,不仅是因为它针砭时弊、寓庄于谐,更因为它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可以极大地为生活增添乐趣。
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搜索一些经典传统的相声段子细细品味,慢慢我觉得历史悠久的相声艺术却与当下的
期货市场如此相似。
老先生常说,相声这个行业门槛很低,只要有嘴就基本具备了说相声的能力,并无其他艺术门类林林总总的苛刻要求,但相声这个行业门槛却在“屋里”,只有进入这个圈子里才知道艺人们为这个行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为博得台下观众欢笑与掌声需要长期的历练与揣摩。这让我想到期货市场,市场的参与者形形色色,简单说只要对期货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具备
期货交易的能力,但通过这个市场走向成功,能称为大师的人物却是凤毛麟角。期货如同相声一样,门槛都很低,但当你走近期货,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就会发现,原来这个行业门槛真的在“屋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提升。
现代相声与传统相声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初清末的相声又名“撂地儿”,盛行于光绪年间的北京天桥一带,最让人叹服的是当时的观众是听完后觉得可乐才给钱,不同于今天的表演形式是先买票后欣赏。所以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平地扣饼,对面拿贼”,说的就是自食其力,要有真的本事,才能在这个行业生存。期货也是如此,在这个市场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开、公平和公正,没有关系与背景,只要有能力,有对这个市场正确而独到的理解,就能赢得这个市场的尊重与周围人的羡慕。
相声艺人常说“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虽然语言有些粗糙,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这个行业艺人的特点,相声艺人必须身兼多职,包罗万象,才能应对所有的观众。相声艺人需要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表述,而且许多知识包括临场的表达、反映能力、掌控现场的气氛和相关兄弟艺术门类的借鉴都来自于生活中,来自于相声之外。这就要求相声艺人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研究生活、善于总结和学习的人。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期货市场,这个市场被数字所充斥,由数字与走势所构建,但影响价格走势变化的很多东西却不仅仅属于这个市场,很多是外界的因素。清楚期货交易的人都知道,其实品种本身对价格的影响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来自政治、经济、周期、天气、人性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价格的变化是众多因素的结合体,只有最大限度地确立相互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对价格走势做出准确的预判。所以成功的期货人士,不仅仅是一个复合体,更多的是一个“杂家”。
相声这门艺术自清代开始盛行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并非一蹴而就,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受众群体;期货自12世纪萌芽于欧洲,逐渐完善和正规。纵观相声与期货市场的历史,表现形式与市场模式的精髓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细节和与时代的磨合。其中原因就是相声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代甚是十几代人的探索与总结,集中国古今笑料于一身,是集体智慧的集合体,所以不会改变。现在的期货市场虽然从规模上与最初的萌芽阶段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恒久不变的依旧是市场的“规则”,规则就是智慧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