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点算是多空分水岭,这不是一句废话,因为我要讲的理由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这轮牛市涨到5000点后,一些上涨逻辑得到验证,但多头的有些看多逻辑其实多头自己也是不信的,只是自己身在多头阵营,不肯点破而已,但一旦仓位减轻或空仓,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点破,甚至会用上危言耸听的词,其实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假利多或真利空其实早已存在,只是在不同阶段对行情的影响各异。看多看空本是寻常事,没必要大惊小怪,我喜欢看后面的逻辑,喜欢分析这些真假利多利空在不同阶段的影响力。
指数是股价的反应,同样是情绪的综合反应,这个情绪是各色人等的综合反应:机构、散户、大小非、经济学家、媒体、分析师、政府的态度及预期态度、监管部门的行动及可能行动。
指数迅速达到5000点可以说是情绪宣泄的结果,5000点之后的大幅调整可以说是情绪宣泄的后果。
经历了7年熊市的中国股市,伴随着新一届政府大刀阔斧的变革开始进入人们视野,这就是现在被总结出来的改革牛,A股被称为改革牛的体现,也被赋予担当改革成败的重任。所以A股的运行牵动着几乎所有人的情绪,官媒也深深卷入其中,监管部门更是情绪高涨但如履薄冰,经济学家仁人志士纷纷发表意见,呈现出一副全民炒股的画卷……这样的亢奋情绪显然是不可能长久的,那亢奋过后呢?是的,这其实才是我们最该关心的。
亢奋过后,情绪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一、对多头观点会进行更理性的思考:
1、股市很重要,但没重要到值得“全民去炒”;
2、股市很重要,但没重要到需要官媒天天去关心;
3、股市很重要,但没重要到决定改革成败,不是说股市6000点、8000点,改革才一定成功,4000点就不能成功;
4、注册制要推,不是说只有6000点才能推,4000点就不可以推;
5、转型很重要,但没有个10年8年的努力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成功转型了?不可信;
二、对空头思维逐步也会有理性的思考:
1、股市没有那么重要,但不是毫不重要,呵护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办法的;
2、股市涨其实比跌好,大跌真没有什么好,股市外冷内热最好,慢牛最好;
3、6124跌到1664,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属典型的跌过头,还有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盘的倍数扩容,属典型的压力过重;
4、资金会紧张但应该还有个过程,因为老百姓的资金还没有特别好的去处;
5、围绕着4500点上下运行也是可以的,那风险也就是可控的,绝对的认为牛市结束步入漫漫熊市似乎也没有必要;
6、而市场一旦情绪稳定,赚钱效应重新显现,将稳定场内资金,继续吸引场外资金进场。
所以,亢奋过后,创业板10000点,主板9000点的美梦会暂时醒来,2000点的噩梦也会醒来,认为没必要牛就牛过天,熊就熊入地的观点会成为主流。
所以,我们要把心放平,不要再一惊一乍,但要有风险意识,最好的选择用好H333攻略,少做日内滚动(严格幅度规定,越大越好),多使用日间甚至周间滚动,不要被券商遮望眼,市场缺钱时更要选还不是太“高大”的小股票,捡皮夹子就一定是捡皮夹子,不要捡成中长线。
未来A股会相对平静,媒体也会越来越安静,但这不要解读为国家不重视股市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过度喧嚣的股市才是A股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