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海尔集团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上,72岁的海尔创始人张瑞敏主动提请,不再参与新一届董事提名,辞任董事局主席。大会选举周云杰为董事局主席,聘任周云杰为首席执行官、梁海山为总裁。
在海尔宣布这一消息之后,俞敏洪表示,感谢张瑞敏大哥对中国企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其为中国企业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事实上,执掌海尔37年,张瑞敏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他的带领下,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级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才有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海尔。
今天就来聊聊张瑞敏与海尔的故事。
张瑞敏
来源:海尔文化
任厂长
在张瑞敏的创业故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抡起大锤锤冰箱,但是在锤冰箱的前一年,海尔这个名字还未诞生,它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只是一家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小工厂。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接任电冰箱厂的时候,张瑞敏其实并没有底气,因为这时候的总厂差得不像样,厂房破破烂烂,工人懒散,不时有将人工厂的零部件偷回家,甚至由于冬天太冷,工人经常在厂房里就地解决,整个厂房总围绕着一股骚臭味。
面对这样的工厂,张瑞敏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纪律,他制定了13条规定,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工作时间不准打扑克、织毛衣、不准偷拿工厂财物、不准在车间大小便等等。
同时,张瑞敏还打算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了一条冰箱生产线,但是在那个年代,引进生产线、贷款、换外汇等等都需要各部门批准,流程非常复杂。这期间,张瑞敏一趟趟往北京跑,一遍遍在各机关单位磨,终于拿下所有的批文。
1985年,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的冰箱生产线开始投产,同年就实现盈利。数据显示,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了12224台电冰箱,总产值1344.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07.3万元。
砸冰箱
在张瑞敏的努力奔波下,青岛电冰箱总厂终于被盘活,厂里生产的冰箱,大受市场欢迎,一出厂就被疯抢。
但是有一天,张瑞敏接到消费者的反馈,称工厂生产的电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立刻逐一对仓库里的400台冰箱进行检查,发现其中竟然有76台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在那个商品紧缺的年代,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质量差一点没有问题,能用就行,有些企业会将有质量问题的冰箱作为等外品,然后折价售卖。
对于这76台有问题的冰箱,当时工厂内部研究决定将这76台冰箱作为福利,折价卖给内部员工,立刻就遭到张瑞敏的坚决反对。他直接喊话,“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随后,他将所有有问题的冰箱放在一起,宣布把这些冰箱砸掉销毁,并且由制造冰箱的工人亲手来砸。工人们都惊呆了,纷纷反对,但张瑞敏不为所动,抡起锤子就砸向不合格的冰箱。
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这把锤子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永久收藏。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的冰箱,自此质量大幅提升。
出海
有人说,张瑞敏的这一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打响了海尔的名声。之后,海尔陆续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成为备受关注的家电企业。
1991年,海尔开始从单一的冰箱业务走向多元化。这一年的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与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合并,组成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之后更名为海尔集团。
1993年,青岛海尔股份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抓质量的同时,张瑞敏同时在做品牌文化的外延。1995年,动画片《海尔兄弟》上映,每集10分钟,共212集。这部科普动画其实是海尔和一家动画公司共同投资的,海尔不要求加广告词,只规定海尔兄弟的形象要正面。动画一经播出广受欢迎,还成为中国第一部出口国外的动画片,有不少人通过这部动画片认识了海尔集团,海尔的名字也由此响彻中国。
就在国内业务做的风声水起之时,张瑞敏便开始谋划海尔的国际化之路。
1999年,张瑞敏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让海尔成为第一个“出海”的中国家电企业。这对当时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无疑于一次开天辟地的尝试,市场上质疑声音不断。因为当时不少企业选择给外企做代工换取利润,而张瑞敏却坚定地选择一定要竖起自己的牌子,坚决不代工一台设备。
面对质疑,张瑞敏不为所动,向着目标前行。如今,海尔在全球已拥有十大研发中心、25个工业园、122个制造中心、108个营销中心,几乎将海尔嵌入了所有主要市场。
“人单合一”模式
在海尔发展壮大的同时,张瑞敏也从未停止过自我探索的步伐。2005年,张瑞敏首次提出“人单合一”模式,这成为张瑞敏管理哲学的核心。
所谓“人单合一”模式,是把用户和员工连接在一起,让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并组成直面市场的自组织,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价值。这种模式下,每个员工都是拥有现场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的创业者和动态合伙人,海尔内部组织也从以往的科层组织(垂直多层组织架构)被打散为数千个小微创业公司,基于海尔的孵化平台,对这些小微公司提供资金、技术、资源支持,鼓励不断创新。
从2006年以来,张瑞敏的大部分心思都花在研究和实践人单合一上面。他认为,世界曾经产生过改变世界的两种最顶级的管理思想或模式,第一种是以福特为代表的流水线,第二种是由丰田创造的精益生产,而他现在在创造第三种模式:人单合一。
但是“人单合一”模式,让海尔陷入了非议。不仅外部看不明白,内部很多人也是无所适从。在大多数人看来,张瑞敏在拿海尔的未来做赌注来进行他的管理实验。如同以往一样,面对质疑、非议,张瑞敏仍不为所动,因为没人能停止他尝试的勇气。
2019年,《哈佛商业评论》称,张瑞敏提出的的“人单合一”模式,是打破科层制目前最有前途的模式。
功成身退
弹指一挥间,37年已过。这37年中,张瑞敏对于海尔、对于中国家电行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曾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发展至今,海尔集团旗下已拥有3家上市公司,海尔智家、盈康生命、海尔生物。此外,新三板挂牌的雷神科技,以及物流企业日日顺、有屋智能家居均冲刺IPO。海尔智家更是完成了“A+D+H”布局,荣居世界500强。
如今,72岁的张瑞敏功成身退,海尔未来的故事将由新的掌舵人书写。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家电行业竞争格局中,海尔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白电三巨头”中,美的集团总市值4940亿元,格力电器总市值2187亿元,而海尔智家处于中位,总市值为2472亿元,可谓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未来,海尔新的掌舵人将带领海尔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