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水平有限,只是班门弄斧写点文字,请朋友们多多包涵,并不吝指正。)
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政府的政策和战略,但本质上来说,需要企业的推动,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家)会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毫无疑问,新中国建国后,中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腾飞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改革开放后一开始的将近20年时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是“胆大的企业”,这一阶段基本上处于生产无法满足需求的阶段,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只要是个像样的商品都能卖掉,而且利润还不错,敢于开工厂或做贸易的企业家基本上都能赚到钱。企业家之间比的是胆量和速度,胆量越大,速度越快,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企业利润就越大。在这个阶段先知先觉和敢于用杠杆的企业家无疑是最大的成功者。
之后的十几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是“资源的企业”,这一阶段,中国国内消费井喷,并且出口大幅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不但要生产商品满足10多亿中国人的需求,还要生产商品满足全球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所以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价格几乎都因为中国因素而上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国际油价和中国房价。企业家若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厂房、矿产、资源、特许牌照就能赚更多的钱,甚至最终会发现,从这些资源的升值上赚的钱可能还大于生产上赚的钱。所以在这个阶段,谁垄断或占有的资源越多,谁就越成功。
2011年下半年2012年以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绵绵下跌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源是贬值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增长、产能超级扩张之后的回落,二是中美货币政策从共振转向对抗。在老的领域内,社会新增需求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甚至某些方面可能还是下降的,所以生产这些方面的产品,利润必然会越来越薄,如果企业杠杆太高成本太高,亏损、撑不住也是正常的(我们要知道,这是好过头之后的变差,不是基础太差,而是基础太好,需要的是转变,而不是扩张)。这个时候,优秀企业的战略不应是生产过多的老产品,不是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而是去创新和创造,去生产和提供真正能够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引领社会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在这个阶段,企业比拼的是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
因为前面两个阶段已经翻页过去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肯定不能再依赖于之前的模式,而是必须转变,现在也正在转变,有政府推动的转变,也有民间自发的转变。我们必须跟上这样的转变,才能生存和发展,若能合法合规地引领这一轮转变,为社会提供新的有效消费,甚至引领社会新的有效消费,若时势配合,则能走向伟大。
沈良【七禾网·聚合赢家/引领财富】www.7hcn.com总编

金融作家沈良微信自媒体已上线,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