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月10日发布年内首个针对实际控制关系账户实施限制开仓的监管措施之后,昨日上期所再次对另一实际控制关系账户做出处罚。上期所一个月内两次对实际控制关系客户持仓超限进行处罚,再次给期货类投资公司的风控敲响了警钟。
上期所昨日公告,对葛某等6位客户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采取限制开仓监管措施。公告称,葛某等6位客户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于2011年10月21日Zn1201合约合并持仓超限且第2次达到交易所处理标准,其交易行为违反《上海期货交易所异常交易监控暂行规定》,根据《关于〈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异常交易监控暂行规定〉有关处理标准及处理程序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上期所对该组客户采取限制其对锌品种开仓10个工作日的监管措施。
风控出现政策和市场新问题
记者通过上海一些期货投资人士了解到,受处罚的两个客户很可能是沪上两家大型期货类投资公司。“因为近一年来监管政策收紧,一些大型期货资金遇到越来越多新的风控问题,投资公司必须对原有风控措施进行调整。”某投资公司分析师王经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新出现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作为专业的期货投资机构,一些投资公司会开立系列关联账户,或者在公司总账户下设立许多子账户,交由不同的交易员在一定限额下自行操作。”王经理介绍,这种情况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不会出现问题,但在交易量、持仓量下降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及时统计汇总全部交易信息,很有可能出现公司在某个商品上总持仓超过交易所限仓比例的情况。
“据我所知,被交易所处罚的一位客户之所以出现合并持仓超限,就是在市场总体持仓急剧下降的时候,没有及时降低公司头寸,导致被动超仓。”王经理告诉记者。
另一类则是自成交风险,即同一投资公司不同交易员之间的操作品种有交叉重叠,在关联账户或总账户下就可能出现自成交的情况。由于今年国内期货市场行情经常出现巨幅振荡格局,期货操作中权益变化很快,对期货投资公司一直沿用的保证金缴纳方式也提出了挑战。王经理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很多期货投资公司资金量较大,都是期货公司的大客户,因此这些投资公司缴纳的保证金水平仅比交易所水平多一点,过大的价格振幅,让一些公司的保证金经常面临穿仓的风险。
投资公司逐步适应监管变化
实际上,一些期货类投资公司已经在逐步适应监管的变化。一家以套利交易为主的期货类投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年初就收回了资金操作权,将下单的工作集中在两个交易员身上,其他人只有建议权。”通过这种手段,加强政策风险监控,控制持仓总量和市场总持仓的比例。
一些行业软件公司也看到较大资金规范操作的需求,推出更加智能的账户管理系统。“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了总体账户管理下的分账户交易,同时通过参数的设置,避免共同账户下自成交的出现。”某软件公司负责人高经理向记者介绍,根据客户需求,系统还可以在单个品种临近持仓超限时自动报警。